谷雨 |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 发布时间:2023-05-23 15:37:29
  • |
  • 作者:青龙满族自治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54次

a938df2ecd1e0659af3d8896d42f1772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v=1728153015638


节气民俗


山东祭海

山东省文登、乳山、荣城等沿海地区汉族渔民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谷雨日举行。当地渔民认为:谷雨日是百鱼靠岸之日,因而举行祭海仪式。事前由渔民集资购买香、烛、纸、酒和活猪等祭品。届时,全体男性居民汇集海岸,先将活猪宰杀,取其腔血涂猪身,以全猪面向大海而祭,并焚香明烛,行祭祀之礼,以祈求海龙王保佑渔民,出海捕渔平安无事,满载而归。祭毕,众人聚餐会饮,尽兴方散。

喝谷雨茶

节令生产习俗。流行于省内多地区。谷雨节前采的茶叶, 最为细嫩清香, 称为“雨前茶”。俗誉为:“谷雨前茶, 沁人齿牙。”谷雨节后茶树叶片老熟得很快, 味道便要降低一些, 俗谓“一年老不了爷 (方言音“牙”, 即父亲之意), 一夜老了茶。”故茶农常是“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茶采下后, 自然要冲泡品尝, 相沿成习, 形成谷雨茶节。


祭仓颉

又作苍颉,姓侯冈,号史皇氏,相传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在上古,先民们曾采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记事和传递信息。可是到了仓颉的时代,这些方法已经暴露出无法克服的缺点。仓颉细心观察鸟兽的爪印和日月星辰、烟云雨露的形状,创造出了最早的文字,使人们有了表达思想、交流经验、传播知识的最有效的工具。据说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白水县史官乡彭衙村有仓颉庙,庙内碑碣林立。庙后即仓颉墓,墓门对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 相传谷雨节是仓颉造字时天雨粟的日子,白水县民间在此日祭祀仓颉。每逢此日,四乡八镇的民众敲锣击鼓,捧着各色供品去庙中祭奠。近年来,由白水县人民政府主持祭祀活动。参加祭奠的各单位分别向仓颉塑像献花圈、花篮,全体参加者集体行三鞠躬礼。庙院内外,举行为期7天的物资交流大会。

看牡丹

古代汉族民间岁时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牡丹是人们的最爱。唐代人李肇《国史补》云:“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园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元者。”同为唐人的康骈在《剧谈录》中写道:“京国花卉之辰,尤以牡丹为上。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历。”两则记载记录了人们对牡丹的狂爱。看牡丹的热潮集中于上巳日(夏历三月第一个巳日)过后的几天,这时,牡丹绽放,争奇斗妍。人们纷纷赶往慈恩寺元果院去观看早开的牡丹,稍后几天又涌向太真院观看迟开的牡丹。人潮涌来涌去,正如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那样:“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节气诗词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解析:诗中只有“地远劳相寄”一句有道谢赠茶之意,对于采茶则花了很多笔墨。对煎茶、饮茶,只带上两句:“试煮落花泉”,“且招邻院客”。结尾,是希望以后能年年寄茶来。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唐)齐己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爱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解析:因朋友的尝茶而引起了作者的美好回忆,那绿丛园中冉冉生长的茶芽,谷雨之际不断啼叫的杜鹃鸟;人们正忙着在山上凌露采茶,而制成的新茶又被碾成“松粉”似的细末,拿来煎饮,更把一些最好的“火前茶”珍藏起来,或把它用剡纸封题寄给远方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