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成果展(二)

  • 发布时间:2021-09-14 14:56:08
  • |
  • 作者:青龙满族自治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224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活动成果展示

第二期

硝烟里明大义  平凡中铸忠诚

640.webp (1).jpg?v=1728152958490

简介:

   张书伟,男,中共党员,1999年7月毕业于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政史教育系,同年9月任教于双山子高级中学。2007年6月任县档案局(馆)办公室科员、主任。2011年9月任县政府办公室档案管理股股长。2019年1月,任县委办档案股负责人。本人酷爱文学,用手中之笔,记录了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散文《父亲的手》《尽孝除夕夜》《守望幸福》《为了那片绿》《老宅》、中篇小说《别样的亲情》等多篇文章在《青龙河》《青龙时报》发表。近期,撰写报告文学《硝烟里明大义 平凡中铸忠诚》,用以庆祝建党100周年。


硝烟里明大义  平凡中铸忠诚

  ——记建国前老党员梁财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县作协要组织一次采访报道我县建国前老党员活动,还要在《青龙河》出一期专刊,邀请我参与这次活动,同时给了我一个采访报道任务,对象是草碾乡高庄村建国前老党员梁财同志。对此我是既感到很意外,又有点儿受宠若惊。因为我既不是作家,又从没写过采访报道类文章,而且还是第一次受邀,为此着实纠结了一阵子。最后还是鼓起勇气,驱车到梁财同志家里,做了3个小时的专访,详细掌握了梁财同志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第一手材料,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将采访材料辑录成文,惟愿让此文的阅者从梁财的英雄事迹里汲取奋进的力量。


懵懂少年  便知忠义大于天


    1930年9月16日(农历),在青龙县(1987年改为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乡高杖子村(后改名为高庄)的一户地道梁姓农民家的茅草屋里,降生了一个男孩,便是本文的主人公梁财。在那个多子多福的年代,梁财的父母得此第三子,万分欣喜,两个哥哥更是对他疼爱有佳。梁财在父母和兄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于1932年3月,占领了东北三省,扶植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皇帝,成立了所谓的“满洲国”,残酷统治和压榨东北人民。1933年初,日军南下,一路逼进山海关。驻扎在山海关一带的中国国民党东北边防军第九旅何柱国部,虽进行了顽强阻击,但最终未能阻挡住日军的进攻铁蹄,山海关失守。日军攻下山海关,便打通了进攻华北的重要通道,进而统治了山海关所在地临榆和抚宁、昌黎、卢龙、迁安等县,同时还包括原永平府辖境长城以外的都山设置局(即青龙县的前身)。

     梁财从记事时起,经常看见一队队身穿统一制式军服,脚蹬长筒皮靴,扛着长枪,挎着战刀的军人在村子里出没,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着听不懂的话。这都是些什么人?来我们村子里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和我们说话不一样……后来,从父母和哥哥那里得知,他们是日本军人,是来侵略我们,统治我们的,我们要成为亡国奴了。那时的梁财并不知道当亡国奴意味着什么,但从父母、兄长充满仇恨的眼神来判断,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久而久之,梁财的内心里便萌生了“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将他们赶走”的强烈愿望。

      1940年,10岁的梁财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和兄长们节衣缩食,让梁财在本村的日办学校里上了小学。那时,日本在占领区全面实行奴化教育,宣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实现什么大东亚共存共荣,在日办学校里开设日语课,强迫上学的孩子学说日本话,用以从根本上达到奴化目的。年幼的梁财满怀仇恨之心,被迫的接受着这一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的日本不得不疲于东西两线作战,兵源、武器弹药、军费等严重供给不足,无力再支撑战局,最后于1945年8月15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八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在青龙县驻扎的日军,1944年撤走了,日办学校停办,梁财回到家里,帮父母和兄长们在田地里劳作。但因梁财年龄小,还不能干重体力活,父母就把当时南店子村老张家的两头牛牵回家,让梁财放牛。放牛没有任务报酬,只是通过放牛,为家里积攒一些牛粪,当做种地的肥料。梁财放牛一直放到17岁。

      1946年,经村里人撮合,梁财与同村一起长大的张素英订了婚,转年结了婚,可新婚燕尔的梁财却面临着人生的一次生死抉择。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7月,青龙县的征兵工作组进驻高庄村,动员家中有两个以上男丁的,要选出一个参军入伍。那时,广大人民群众为早日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积极踊跃报名参军。此时,梁财的大哥已40多岁,又有两个年幼的儿子,是家里的顶梁住,二哥此前几年就因病去世。梁财一方面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更主要的是他参军报国、保境安民的壮志激情再一次被点燃,背着父母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昔日的放牛娃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梁财至今也忘不了参军入伍时,父母眼中那既悲又喜的泪花,忘不了新婚妻子拉着他的手,泪眼相对、盼君早归的惜别之情,更忘不了家乡父老敲锣打鼓夹道欢送的壮观场面。


金戈铁马  尽显英雄本色


      梁财怀着一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参军报国,舍我其谁”的壮志豪情,与同村的十多个热血青年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入伍时,梁财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后依次改为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9纵队26师407团1营1连。梁财和当时青龙县参军入伍的年青人每天行军100多里,步行近半个月,到达沈阳市新民县,开始战前军事训练。一个月后,梁财所在1营就接到伏击国民党军一个连的命令,这也是梁财戎马生涯中的第一次战斗。由于情报出现了失误,原侦查的是国民党军一个连的兵力,实际却有近一个营的兵力,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而我军使用的是三八大盖和七九式步枪。虽然是伏击战,但因相差悬殊的武器装备、几乎对等的国民党兵力等因素的影响,使这场伏击战打得异常艰难,最终凭着我军顽强的战斗,激战了半天才打退了国民党军,我军伤亡也很惨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梁财看着战友们在自己面前迎着敌人的枪炮、子弹纷纷倒下,作为一个新兵、又是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新兵,被这惨烈的战斗场面惊呆了。但面对战友的牺牲,也来不及多想,只是拼命地把一颗颗子弹射进敌人的胸膛。战斗结束后,部队稍作休整,便开拔到沈阳近郊的法库和张武两县驻防,形成对沈阳的包围。此时的梁财已从一个新兵变成了历经战争淬炼的老兵。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后,梁财所属的连队急行军返攻锦州,奉命穿插到距锦州北大门2公里的白老虎屯阻击敌人,而且要坚守24小时。面对敌人两个团、一个营、两辆坦克车还有四架飞机的明显地空优势,梁财和战友们没有被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局面吓倒,在连长陈学良、指导员苗广文的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经过一天一宿的激烈战斗,连续击退了敌军15次冲锋,直至迫击炮打完所有炮弹,一支枪只剩下一发子弹,连机关枪也只剩下3发子弹的艰难境况。一个连166名战士,最后只剩下37名,且还有6名战友身负重伤,失去战斗力。在这紧要关头,连长和指导员召开阵前紧急会议,命令烧毁所有文件,拆掉所有迫击炮,趁着夜色全力突围。梁财背着一个受伤的战友,奋力突围,在兄弟部队的接应下,37名战士全部突围出去。三天后,为表彰梁财所在连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9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他们“白老虎连”荣誉称号和“死打硬拼”锦旗,37名突围战士被誉为“三十七勇士”。因为梁财在这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得以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8年10月,梁才跟随部队调往营口,投入营口会战,12月又开赴天津,参加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时,由于进攻的敌人距离我方阵地越来越近,作为炮兵的梁财,只有把迫击炮的仰角调到近60、70度,方能击中敌军,但同时对我方阵地也造成极大威胁,炮弹很有可能在我方阵地爆炸。在战斗中,就有三发炮弹掉在了梁财的跟前,万幸的是炮弹没有爆炸,才与死神擦肩而过。攻破天津后,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梁财所在部队经山东、河南一路向南,途经8个省,最后到达广东海丰、陆丰一带驻扎巡防,警惕败逃台湾的蒋介石反攻大陆。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梁财所在部队于广州坐火车到达丹东,跨过鸭绿江,作为第二批入朝作战部队,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梁财所在的46军先后三次攻打马塔里。在1953年7月24日的那次战斗中,二百四十发炮弹一个小时就打完了,炮筒都被打得通红,震得梁才半个多月耳朵听不到声音,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还未结束。一天夜里,梁财在进攻敌人的碉堡时,胳膊、腿不幸被手榴弹炸伤,不得不从前线退了下来,到陆军24医院接受治疗。根据上级命令,因伤致残的战士不能再去前线参加战斗,梁财奉命回国,在沈阳凤凰城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解甲归田  于山野践行初心使命


      梁财伤愈后,被分配到热河省(今承德)民政厅,后又在赤峰荣军学校进修学习3个月。按当时的政策,参加学习的人都会分配一个稳定的工作。经过战争洗礼、生死考验的梁财坚定地认为“我的人生定位就应在农村,就在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上”。

1954年秋,梁财毅然决然地放弃稳定工作,以三等乙残废军人身份回到草碾乡高庄村,尽人子之道、为父之责,为家乡父老过上幸福生活尽绵薄之力,成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野村夫。

      回到村里的梁财,退伍不退色,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要放下自家的事,跑前跑后,乐此不疲,谁家有个天灾病祸,他都带头接济,别人的事永远都比自己的事大、事急,凭此赢得了全村老少的交口称赞。后来,梁财在生产队先后任保管员、生产队长,多了一份责任的他事无俱细,事必躬亲,把生产队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全村乃至全公社都是先进生产队。后来梁财又升任大队长(现在的村主任),期间他带领全村几百口人,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审时度势,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了增加全村人的经济收入,摆脱贫困,梁财带头在本村西山,栽植了近万棵山楂村,到现在仍然是全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1998年,年近70的梁财不顾年迈力衰,依然和同组的张友、张家才等人带领全组人历时2年多,硬是用一锹一镐、一锤一钎,修通了从本生产小组到村大庄的3000米山路和一座石桥,极大改善了本组人的生产和生活,再一次展现了战争时期“死打硬拼”的“白老虎连”精神。

      91岁高龄的梁财和妻子张素英(现已90岁)一生育有五子一女,且各自都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一家人在梁财知忠义、勇担当精神的感召下,家风纯朴、家庭和睦。“我在战火中历生死,在家乡践使命。在党73年,为国为民服务了73年,有生之年还要以我自己的方式继续服务下去”梁财自豪而又深情地说。

      巍巍青山唱不尽英雄赞歌,滚滚黄河淘不尽英雄故事。梁财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舍小家取大义,生死无惧,为让家乡父老过上幸福生活披星戴月、殚精竭虑。梁财穷其一生,为国为民,于无声处践行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