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成果展(四)

  • 发布时间:2021-09-14 14:58:39
  • |
  • 作者:青龙满族自治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340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活动成果展示

第四期

 训 子 记

640.webp (3).jpg?v=1728147924144

简介:

  李月玲,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6期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班学员,青龙满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韭方》,有中短篇小说在《鸭绿江》《满族文学》《当代人》《海燕》《人民铁道报》等刊发表。

                 训 子 记

               ——访优秀共产党员张旭

                          李月玲


                       一

     北方的初夏,气候宜人。风,不紧不慢地吹着,蔷薇芍药竞放在墙头院外,红的粉的,在翠绿的叶的衬托下,点缀着洁净的村庄,青龙县杨树林村,就是这样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位耄耋老人,站在自家院子菜地旁,看着绿生生的菠菜,一脸严肃地训斥着小儿子。儿子坐在菜地一头,像个受气的孩子一样掉眼泪。老人本想劝劝这个软弱的小儿子。看着看着,火气蹿上来,大声呵斥道,起来,有什么好哭的!

      老人叫张旭,他有四个儿子,都在适当的年龄入伍参军,三个儿子在军队里表现优秀,后来在不同的岗位上出色地做着工作。只有眼前这个老儿子,因病退伍之后,让人不省心。生了病,回家后也干不了体力活,没有经济收入,媳妇离了婚,扔下孙子走了。从此,儿子就郁郁寡欢,精神越来越不济了。

      父亲的呵斥,并没让儿子止住哭,反而更厉害了。转头看着他,问,爸,你不能给我找找吗?你是老革命,你去找一找肯定行的……

闭嘴。父亲怒了,手里的拐杖眼看就要举起来。

      儿子不再说话,站起来就要走。

      他叫住儿子,说,你忘了我曾跟你说过的话了吗?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你是生病退伍的,是自己的原因,有什么可找的?当年要是没有解放军,没有共产党,我早死了,哪还会有你?”

     父亲目光深邃地注视远方,仿佛看见了炮火连天的战场,看见了那些深深镌刻在脑海的战友们的脸,看见了滚烫着青春和热血的烽火岁月……

     父亲说,儿啊,以前的事没打算跟你们说,看来,有必要让你听一听了。来,你坐下来,听一听。

     1945年,我13岁,父母病逝,成了孤儿,过着挨饿受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都没了活下去的希望。我有时想,说不定哪天就冻死了,要不就饿死了,反正也没人关心我的死活。

     8月的一天,我在村头遇见一支解放军部队,排着整齐的长长的队伍往前走着。我很好奇,悄悄问人家当兵管不管饭?我问的人哈哈大笑,告诉我能。我说我也要当兵,那个人问了我家里情况,听说我只有13岁,有些犹豫,可我站到队伍里不肯出来……后来我才知道,跟我说话的是连长。连长说我年龄小,就做一名卫生员吧。

      解放战争时,我随部队从天津一直南下到海南,解放了海南岛后,又随部队去了朝鲜。

      战斗在哪儿打响,我们就要出现在哪儿。背着药箱,抬着担架在炮火中穿梭,听着子弹在耳边飞,什么也顾不上,我们眼里只有伤员。有时,正抢救伤员,一颗炮弹飞过来,连我自己也一块儿炸伤了。有一回,我被炮弹炸得飞出好远,开始还能听见战友叫我的名字,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过来,血把衣服染红了,弹片把我的肋骨打断了,我捡了一条命。伤养好后,我立刻归队,重新投入到战火中。

      有时,我们能在一个地方呆上一阵子。搭起帐篷,做临时医院。刚开始,我不懂护理知识,就干洗洗蒸蒸的活计。医药用品短缺,需要的量又大,缠伤口的纱布,拆下来后洗干净,再用蒸的方法消毒。这个活干了一阵,我学会一些护理常识,后来什么都能干了,我成了一名护士长。

      在枪林弹雨中,我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地医护人员,屡立战功。从1946年到1953年,我获得过两次大功、三次甲等模范战士、两次小功和一次三等功。

                     二

   “儿啊,那些岁月刻骨铭心,永远难忘啊!

     记得有一次,我护理一个刚做完手术的战士,他是四川人,年岁和我差不多,下巴上刚长出一圈黑胡子。他的右小腿被子弹打穿了,伤口严重感染,做了截肢手术。可他一点也不像个病人,躺在病床上滔滔不绝地讲刚刚参加的一次战役:冒着大雨一夜急行军,许多战士把鞋都跑烂了,就抢在敌人前面几分钟的时间到达那个高地。我军占领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全力冲锋,一鼓作气,击溃敌军。冲锋的时候,他奋勇争先,拼着命往前跑,子弹从枪管里喷射出去,狠狠地钉在敌人身上。他们大获全胜,几乎全歼了敌人,缴获了无数的大中小型武器。等到战斗结束,他才觉出腿上冰凉,嗖嗖地冒着凉风,这才看清子弹打穿了小腿,血流得满腿都是,伤口那儿露着白森森的骨头茬。这个战士并没在意,还在回味打胜仗的滋味儿。

      这时,抬进来一个重症病号,情况比那个人要严重得多,双手和双脚都截掉了,人一直在发脾气,不配合治疗,状态很不好。战地医院里人手不够,我就连他一起护理。因为失去双手双脚,他无法自理。吃饭、喝水、吃药,都要我喂,大小便也要我帮忙处理。他三十多岁,块头大,能想像出没受伤前,壮得像头牛,肯定是个打仗杀敌的好手。因为和受伤前相比,身体的反差太大了,他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朝我喊叫。有一次,我喂他药,他伸手一推,药碗打在我额头上,割了个口子,鲜血瞬间流下来。那个截掉小腿的战士看不下去了,替我教训他,有能耐冲敌人使去,朝自己同志发火算什么本事……那个人看着我头上的伤口,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他哭着给我们讲他的遭遇。

      那是一场著名的战斗,我们都听说过,战斗的惨烈程度和双方的伤亡数,超过了我们的想像。他和战友被敌人打散了,做了俘虏。敌人虐待他,像捆羊那样捆住手脚,吊在屋梁上,叫他说出我军的情况。他不说,敌人就拿鞭子抽他。他其实不怕死,早就抱定必死的信念了。可敌人不让他死,使出种种酷刑折磨他。一天夜里,敌人终于对他失望了,决定处死他。可幸运的是,那天夜里,我军偷袭敌营,他得救了。这在他觉得是一种不幸!觉得自己伤得不光彩,不是在前线冲锋时受的伤,而且,失去了手脚,成了废人,成了战友们的拖累,这让他受不了!

      截掉小腿的战士就说,有什么受不了的呢?我们的战友在前一秒还和我们并肩战斗,下一秒就倒下了,想想他们吧!那个人就再也不吱声了!我也劝他,虽然没有了手脚,也不是废人,还有眼睛,还有大脑,伤好以后,照样为祖国做贡献。经过我们做思想工作,他终于想通了,配合治疗,伤好得很快。后来,他还真的发挥了特长,他是山东人,山东快书说得好,就给受伤的战士说山东快书,说到兴起,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战士们都忘了疼痛。

      那年秋天,战势更加激烈。敌人的飞机没日没夜地轰炸我们的阵地。整个地面被轰进一米多深。我们战地医院在后方一片树林中。一天中午,我去给伤员端饭,就听天上飞机轰鸣,又来轰炸了。我赶紧跑到墙角,后背贴在墙上,我看见炊事员老张正在锅台前盛饭,便喊他趴下。话音未落,一声巨响,沙土溅一脸,我的耳朵也瞬间轰鸣,再看老张,哪还有人影?我跑过去,锅已被炸烂,老张已飞出几米远,不成形了,离身体很远的一只手上还拿着一把饭铲!我眼喊热泪喊老张,他哪儿还听得见啊。那次轰炸,牺牲了五个战友。

      敌机轰炸的间隙,我们想找一处地方,好好安葬战友,再给他们立一块儿墓碑。我说的好好安葬,只是暂时没有战斗,有时间挖个足够大的坑,从容地埋掉他们,还有时间找来一块木头,写上他们的名字。每一个战士的名字、部队番号和家乡地址都写在一块白布上,缝在左胸前,为的是万一哪天不幸牺牲了,活着的战友知道他们是谁。

      我们在五个牺牲的战友身上找那块白布,准备用毛笔蘸上墨,在木板上写下他们的名字、部队番号和家庭地址。布已经磨破了,白布也变了颜色,我们努力辨认,只有一个人的名字能看清,那看不清的就只能立一块空白木板当碑了。

      儿子,你知道吗?那个毛笔字,是经不起风吹雨淋的,过不了多久,他们的墓碑上就模糊一片,看不清他们是谁,来自哪里了。曾经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人,就成了无名烈士,永远地长眠在朝鲜,永远回不到故乡,永远见不到自己的父母,永远埋在异乡的土地中了……儿啊,他们牺牲时才二十左右岁啊,那是多么好的年纪,多么可爱的人啊!

     父亲已满脸泪水,哽咽着说不出话……儿子低下头,看着眼前的菠菜,轻轻地说了声,我懂了!他去屋里找来毛巾,递给父亲,搀扶父亲回屋,帮他掸掉裤子上的土。

     后来的事情,儿子大略知道。父亲从朝鲜回来,随部队到甘肃医疗队,但那里风沙太大,父亲的嗓子和鼻子出了问题,嗓子说不出话,鼻子严重发炎,父亲转业到地方,回到杨树林村。

      回村后,父亲也没赋闲,听从组织安排担任杨树林村书记,带领乡亲们进行四化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过两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就在2020年,父亲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呢。

如今的父亲,虽然不再挺拔,但依然充满生活热情,儿子终于明白,那段铭心刻骨的战争岁月,让父亲背负着使命与担当,对党、对国家充满感激和热忱,对生活满怀感恩。


                    三

     2021年5月的一天,我在一株鲜艳的芍药花的指引下,走进那个洁净的小院,迎出来的是张旭的儿子。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忙前忙后,拍照,端水果,在父亲讲述时,和我一样认真倾听,这些故事,他已经听过了,但他仍然十分认真,和我一样心怀崇敬。

     张旭的老伴儿,今年九十岁,腰板很直,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张旭的腰虽然不好,有些佝偻,但他耳聪目明,尤其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令我十分惊讶。

     九十的,看不出九十,有病的,也看不出有病,眼前的三个人,有很足的精气神儿!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力量。

      张旭的另外三个儿子都是优秀的子弟兵,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女儿在国外,一年忙得回不了一次家。大孙子也在部队,表现优秀……张旭拿着相框给我一一指认他的儿孙们,我眼前重叠着一张张积极向上,精力充沛的脸庞,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早已在张旭的教导和影响下,记下共和国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遵照父辈的志向,把苦难看轻,把努力进取刻进灵魂。有这样一位老父亲,他们一定更懂得如何不忘初心,如何自强不息!

     就算我只在这座小院里聆听短短两个小时,也深受感染,被无形的力量攫住心灵。我安逸多年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走出小院时,我听见张旭叫住他儿子,嘱咐着,我知道,他也在嘱咐我,嘱咐我们!他说:历史,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唯有继承先烈们的遗志,牢记使命,有所担当,方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