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成果展(五)

  • 发布时间:2021-09-14 15:00:29
  • |
  • 作者:青龙满族自治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193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活动成果展示

第五期

恪守初心  向善而行

640.webp (4).jpg?v=1728147068680

简介:

  于雅怡,女,1976年4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河北师大机械系,现工作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自小爱好写作,散文随笔在《青龙河》《秦皇岛日报》、《海韵》等报刊发表百余篇。

   恪守初心  向善而行

  ——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肖起生


                              于雅怡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百姓受穷”“只要我活着,就要为党和国家做点儿事”“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这些平实又真挚的话语,来自一位95岁的老党员。面对记者们的提问,他总是平静地缓缓道出。他一直这样回答,也一直这样做着,几十年如一日;这些话语,朴素又有力,彰显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的信仰;这些话语,纯粹又高洁,闪烁着一种“心中无我”的光辉,让我们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为之动容,为之肃然起敬。他,就是拥有74年党龄的肖起生老人。

     肖起生,1926年7月出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个中医世家,年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194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加入前庄游击队;同年9月,调到冀中军区十二、十六分区,担任独立师学员、卫生员、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调到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1959年6月,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学员、卫生员、看护长、助理,军医、军医、主治军医。1980年,调到守备十师、国防第七研究所、海军七院,担任副科长、科长。参军期间多次立功,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1980年3月,为照顾年迈的母亲,肖起生回到家乡工作,担任青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1983年12月,办理离休手续,回到老家青龙镇前庄村。然而,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回到村里,他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

     从一名满腔热血的年轻党员到一位拥有70多年党龄的的老兵、老党员,肖起生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用一生践行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几十年来,他视扶危济困为己任,以倾囊相助为习惯,谱写了一曲夕阳正红、爱心依旧的动人赞歌。他先后三十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9年,被授予“河北省五星级离退休干部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河北好人”。他的事迹,被收入2007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护航

     1983年,肖起生老人离休后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当时,村里的小学十分破旧,连桌椅都还是他小时候用过的。看到这种艰苦情形,他心中又着急又难过,赶紧拿出积蓄,又借钱凑了3万元,帮学校填平操场、加固教室、修补围墙,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有效的改善。见学校没医务室,他又拿出10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购置器材药品,为小学建起“红十字站”,自己当校医,经常去免费服务,为孩子们诊治轻伤小病。

     当时,他看到学校没有阅览室,孩子们的课外图书匮乏,便出资建成两间图书室,购买了1000多本课外书。他主动担任校外辅导员,坚持每周都会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在做好校外辅导员的同时,他还做起了“义务编辑”,因为学校门前的一块板报用起来实在受局限,他就动手自费买来沙子、水泥,新建一块6平方米的板报。两块板报成了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时事评论、宣传好人好事、推广科普知识的阵地,他先后为孩子们编辑板报数千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肖老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创新了举措。2011、2012年,他背上行囊,先后到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宁夏等地方参观考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向导游了解当地的教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并用小本子记录下来,回来讲给身边的孩子们听。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思想引导,激励他们健康成长。如今,95岁的老人仍在坚持,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都愿意围着他听他讲过去的故事,亲热地喊他“肖爷爷”。前庄小学负责人李志海告诉我们:“肖老是一个名附其实的校外辅导员,全校师生都非常爱他喜欢他。每到六一节小朋友都自愿到肖爷爷家请他,和小朋友一起过六一节。”

     往学校跑得勤了,只要知道有孩子交不上学费,肖起生就会主动找上家门,包下他们的学费。资助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家庭,是老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他已经资助过80多名学生了。老人常说:“孩子是国家的宝贝啊!一个人没有文化,会叫人歧视,一辈子就完了;一个国家没有文化,科技落后,就要被动挨打、受气。我们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八国联军进北京,抢夺我们的财物;日本鬼子在我们东北和中原14年之久,就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了,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所以,他时刻关注教育,关注村里的孩子们。老人80岁生日时,照了两张照片:一张是3个儿女围在身边的合影;而另一张上,8名被资助过的孩子站在他身旁。老人更加珍视后一张照片,他指着照片上的孩子,一个一个地告诉我们他们都考上了什么学校,他都清楚地记得。同村的肖景震就是他资助的孩子之一,如今已经研究生毕业,在北京一家设计院工作。老人说:“这些孩子如果不能继续学习,就耽误了一辈子。他们受到教育,就能对国家有更多的贡献。”就这样,在党的关怀下,在肖老的教导下,前庄村的孩子们茁壮成长起来,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出外打工、参加工作的学生,每年都会有上百名学子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看望他,感谢他的真诚资助、他的红色传承和他的谆谆教诲……


 投身公益,为需要的人送去无限温暖

     肖起生老人最早的公益善举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从决心帮助乡亲修葺本村学校那一年开始。从那以后,他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公益事业,而且一坚持就是38年。

     肖起生和老伴儿的退休生活,一直秉承省吃俭用的传统,他们多少年都不购置新衣服。熟悉这个家庭的村民都知道,平时这老两口吃穿用度远远不及普通人家,离休工资也很少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生病住院了,也是儿女支付医疗费用,报销后他却把钱用在资助别人身上。他对别人热心,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却十分严厉。他认为,“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控制,不能让孩子们太富裕。穷则思变,其实,富也思变。穷思变一般都往好了变,要立志成才,创造事业;可是生活富裕了,就容易搞歪门邪道,搞奢侈腐化堕落,不想国家了,就想自己,那就坏事了。”因此,他对家人要求近乎苛刻,但对别人却慷慨无比。左邻右舍都知道,老爷子的钱都用来捐赠了,过日子就靠老太太那点儿退休金。近40年来,他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刚到手里还没攥热乎,就直接捐了出去。

     身为离休干部,肖起生本可以颐养天年,他却“自讨苦吃”,把有限的工资中的3/4都拿出来用于公益慈善事业。1990年那一年,肖起生发现自己的工资不够用了,他想到一个致富的路子,想把村里的10亩荒滩改造成果园,种果树挣钱,继续资助孩子们上学。他跑银行贷款7万元,承包了村里十亩荒地,建起了3亩池塘,7亩果园。那年11月,肖起生背上一口锅、一套铺盖,在荒滩上搭起个小棚子,开始垦荒。他和雇的工人一起挖石头、填土,用了3年时间,填出了7亩果园。又过了3年,树上结出了果实。那些年,老人吃住都在果园里,累得甚至直不起腰来。1997年,果园的经济效益达到2万余元,2000年到了10万余元。这些钱除用于工程建设成本支出外,全部作为前庄村小学的教育基金。长期的果园劳作,造成了严重的关节炎,导致指关节严重变形。再加上心脏病经常发作,2000年,75岁的肖起生身体越来越差,无奈之下,他决定将果园无偿交给村里帮忙打理,并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将所有的经营收入作为前庄村小学的教育基金。后来,因修建承秦公路果园被征占,得到补偿款70万元,他又将所有补偿款全部用于修建小学。如今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操场干净平整宽阔,与肖起生改造前的样子有了天壤之别。

     日常生活中,肖起生不光对自己村子的乡亲和孩子们慷慨解囊相助,对外地需要帮助的人也十分关注关心。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报纸上,只要肖起生看到哪里出现灾害的消息,他都是积极捐助。印度尼西亚海啸,2008年南方水灾、郴州冰冻灾害、汶川地震,2009年台湾台风,2010年玉树地震、那曲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2020抗击疫情……每一次都主动上交特殊党费,每次肖起生都捐款一千元到三千元。他牢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那就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上”。他就是这样一直听党的话,一直这样认真做着。


助力脱贫,为大凉山奉上一颗火热的心

      在肖起生老人家狭小的客厅里,最好的家具,是一个陈旧的大书架,书架上摆满了老人获得的各种奖牌、奖状。这些荣誉,记录了肖起生老人几十年投身公益奉献爱心的历程。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几张身着彝族盛装的照片。那是2018年5月,他与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等人的合影,合影透出两个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时光荏苒至2018年,肖起生老人已经92岁了,他依然每天坚持读书、读报、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那年3月的一天,肖起生从新闻里了解到: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村里的脱贫工作。得知远在2500公里之外的四川省大凉山深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依旧还是石子路,由于交通不便,那里的人民与外界交流受阻,生活极度困难。肖起生难以平静,那天晚上,他一直挂牵着昭觉县庆恒村,晚上饭都没有心情吃,心里总是牵挂着那里的交通情况有没有改变、孩子们有没有书读,连觉都睡不着。在他心中,四川人民的事,也是他自己的事,他认为扶危济困是任何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他说,“大凉山是革命老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百姓受穷” 。

     于是,和老伴商量后,肖起生决定拿出仅有的10万元存款,无偿捐给庆恒村。可几经辗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通过多种途径汇钱,都没有成功。银行、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担心老人上当受骗,均以数额太大无法汇寄为由好心地劝阻了他。但肖起生没有灰心,他决定自己偷偷前往。

     2018年5月的一个清晨,肖起生趁着和老战友聚会的借口,瞒着妻子和孩子们,将十万元存折贴身放好,悄悄地出发了。他后来说,四川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四川的民族是英雄的民族,在这时候他们脱贫遇到困难,难道我们不应该伸出热情的手,来帮助他们吗?所以,他一定要亲自去!

     然而,这次资助之路的艰难程度,并不仅仅是路途遥远那么简单。出发后不久,肖起生的心脏病就发作了,不停地胸闷气短头晕。吃一次救心丸,好一阵;不大一会儿又犯了,又吃;连吃了三次,基本上顶住了。但连续发病,让他有些担心,怕自己送钱的愿望不能实现。万般无奈,他把自己去捐助的事情告诉了列车长。得知老人的身体状况后,列车长马上联系肖起生的儿子。看到列车长与家人通话,肖起生着急了。他想,这可坏事了,他们不会让他继续去。但他下定决心,一定得去。

肖起生的儿子乘高铁赶到成都之时,肖起生乘坐的普通快车才刚刚进站。望着白发苍苍的父亲,儿子哭着劝父亲回去,可肖起生根本不听,他说誓死也要完成他的使命,这是他的责任。他说,他自己不要紧,他只要把钱交给他们了,就是死在四川,永远跟四川人民在一起,他也心甘情愿。

      劝不住父亲,没办法,肖起生的儿子只好陪着父亲一起去了大凉山,亲手把10万元存款交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手上。见面的那一刻,肖起生说;“你们可来了!”他激动地哭了,吉克石乌一行人也哭了,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儿子的陪同下,肖起生完成了这次惊心动魄的捐助之旅。当乘车返回青龙家中时,肖起生看到老伴痛哭流涕。他还劝老伴不要哭了,他说,“这不是回来了嘛!我把事情办妥了,达到了我的目的,实现了我的心愿,我的承诺兑现了,这就等于给我吃了一粒长寿丸啊!我以后可以吃得好、吃得香、睡得好了,还可以延年益寿,我高兴着呢!”在这名抗战老兵心里,这趟艰难行程,只不过是再一次完成任务罢了。他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后来,庆恒村用肖起生老人千里迢迢送来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注册了该村农民合作社,命名为“起生合作社”。这令人感动的故事广为流传,让庆恒村得到更多的支援。庆恒村如今已经顺利完成脱贫任务,实现了脱贫摘帽,稳步走上致富之路。就这样,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相距2500公里之遥的两个贫困县,两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因为肖起生老人,演绎了一段平凡又感人的故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留下一段佳话。

     肖起生,这位耄耋老人,饱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既有钢铁意志,又具侠骨柔肠,他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支持,用心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兵、老革命家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始终心怀群众,无私奉献,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达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最高人生境界;他,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进步的标杆;他的大爱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笃定前行,为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全部力量!

(此文根据县委老干部局提供资料、本人和县电视台采访记录以及各类新闻媒体发布信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