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成果展(七)

  • 发布时间:2021-09-14 15:03:35
  • |
  • 作者:青龙满族自治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4847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活动成果展示

第七期

比德于玉,甘为马夫

640.webp (7).jpg?v=1728147170753

简介:

    张久秘,60后,满族,教师 。

    比德于玉,甘为马夫

---马玉夫同志退休还乡二度上岗二三事


        一、人啊,活的就是一个精气神

  “你爱咋说咋说,爱回去你自己回去,我可是在县城住惯了——再说我还得帮他们带孩子呢,我可不跟着你瞎抽疯——要不你问问孩子们,看他们谁会同意你回老家种地去?”这是2009年新年正月的一天晚上,刚刚从县老干部局长任上退居二线的马玉夫,在与老伴商量后得到的答复。

    为了打消老马这个念头,第二天,老太太以家庭聚会的名义,将儿子闺女们全都聚到家里来,准备一起做他的工作。

    听说他要回老家去,重修旧屋重返土地,儿子女婿齐齐摇头,觉得难以理解。女儿快人快语:“爸,你可拉倒吧!种了半辈子地,你还没种够啊?我妈跟着你也劳累半辈子了,你快带着我妈出去旅旅游,走走转转吧。一直这么干下去,你的心里,好像就知道干活儿了。”没想到,老马一下子接上了闺女这个话茬儿:“闺女,你还真说对了。我听一个老农民说过这样的话,干活干活,干才能活,干才算活。要是不干,那还活着干啥?”老马越说越兴奋,“我认为这个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人啊,必须得活出个精气神。我身体很好,浑身也有的是劲儿,你们要是让我现在就开始退休养老,那才是让我难受呢。”就这样,老马大包小裹地回了老家。

     最初,村里人并没怎么在意,只不过是见面后点头拜个年,亲门近支的轮流请他们到家里吃饭。马玉夫是土生土长的高丽铺人,高丽铺距离县城并不算很远,没有特殊情况,每年正月,他都会回老家来的,村民们以为他今年也不例外。后来,看到他找人帮忙收拾老屋,重新垒砌锅灶,看到他带回来的包裹里,除了随礼物品,还有行李衣服等等,又听说他退居二线了,这才相信他是真的重归故里了。

   “在县上当官儿的老马回来了”,“咱村的老书记回家定居来了”。村民们交口谈论着,新奇中又夹着一丝疑惑:在外面当了半辈子官儿、住惯了城里楼房的人,真的还能住得惯家里的土炕?

    老马不但住下来了,还把老伴也吸引回来了。说归说气归气,老太太也是从这块土地走出去的人,对于老家的感情,比老马一点也不少。

    该拜访的拜访了,该串的门也去过了,老马便扛起大镐上了山。自家有几亩山坡地,栽着几十棵栗子树。他先对这些栗子树进行扩垵,施肥灌水。干完之后,又开始在其他闲散地上挖垵,把所有属于他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挖上了。村民们这才点头称许:老马书记这是真真正正地回来了!用叶落归根形容不合适,但他真的是不但人回来了,心也回来了,这就是要扎根的架势。


       二、我啊,就是这里的一个普通农民

     村里人绝大多数都姓马,论起来是一个家族,所以村里人见面,大多都是按辈分互相称呼。但也有几个爱开玩笑的侄儿,尤其是那两个游手好闲不爱劳动的,一见到马玉夫拿着农具下地,就怪声怪气地调侃他:“马书记,你可真是农民本色啊!”每当此时,老马同志就会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你说对了,我啊,就是这里的一个普通农民,这儿可没有什么马书记。唉,我正想问问你,你们家的栗子树,今年能打多少栗子啊?”一看马玉夫同志如此郑重其事,问话的人常常脸上泛红,嘴里不知道嗫嚅些什么,讪讪地走开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第二年,等到老马将他家所有的责任山责任田都栽满果树之后,周边的村民们也都行动起来了。是啊,人家马玉夫是退居二线的老干部,要钱有钱,要楼房有楼房,有地位有地位,人家都天天那样干,自己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凭啥比他一个“半吊子农民”干得还差劲呢?

    村民们不但跟着他干起来了,心也跟着动起来了:老马二十多岁就当过村书记,后来镇书记、局长啥的都干过,还都干得很好。这要是再给咱们当村书记,咱们村,那可就有盼头了。

     这种想法就像春草一样,慢慢在村民心目中疯长开来。有的人当面跟他说,他嘴上敷衍着,心里却琢磨开来。说真心话,他对村里的现状是很不满意的。这是他曾经当过整整十年村干部的老家,村里的每一草每一木他都清楚,每一家每一户他更是了解。村子的自然条件,并不比周围村庄差多少。可是,当时在全镇24个行政村中,竟然综合考评倒数第一!而且自从他当年离开之后,村支书这个位置,竟然前前后后换了13任,最长的任职也没超过3年。一句话,村里简直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烂摊子。

      可是,要是真把这个担子担起来,老马也不是一点顾虑都没有。现在可不比早年生产大队那会儿,那时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人们普遍都穷,但是都听从指挥,干部让干啥就干啥。现在可是完全不同了,全是自由百姓,各干各的,人们早都散漫惯了。不管你怎么做,都难免有人说三道四,甚至跟干部耍穷横。对这样的人,通常来说根本没办法。干好了或许说你一声好,干不好,肯定会落一身不是,甚至还会沾惹麻烦。

     但是,面对乡亲们的信任和期待,他妥协了,干吧!村子的确需要变变样子了。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些,但是,对于生他养他的高丽铺村,他感觉自己是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

回乡第三年,2012年1月,村党支部换届。经村民高票推荐、党员全票选举,他在离开这个职务近三十年后,再次担任肖营子镇高丽铺村党支部书记。


        三、干啊,就要干他个风生水起

    上任伊始,老马便召集村委一班人统一思想,话说得既有思想高度,又带着一股质朴的农民味道:“人活着要有精气神儿,咱们基层干部可不能没有这股精气神儿。一个个都疲疲塌塌的,乡亲们咋跟着咱们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从今往后,大家就看我这个支书的!”

  接着,老马牢牢团结村委一班人,祭出“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大事公开”的法宝,在乡亲们的心中,重树党支部的威信,重塑村委会的形象。

   村务情况、财务情况、党务情况,首先被公开上墙。一条条,一项项,清清楚楚,随时接受乡亲们的监督。

  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乡亲们关心的大事,也被摆到桌面上。每名班子成员,村民代表,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

  从未有过的工作透明度,袒露出一名老共产党人的真诚情怀。从隔阂、疑虑,到理解、支持,村干部和乡亲们的距离,在不断拉近着。

  班子自身建设纳入了正轨,党员队伍的发展也开始走上议事日程。老马清楚,如今农村党员年龄严重老化,党组织唯有不断增添新鲜血液,才能永葆活力。有能力,有信念,有爱心,是老马对村里20多名积极分子提出的要求。在镇上经营理发店的康艳君,从2012年开始,每月都回到村里,为60岁以上的老人服务;在外地当老板的佟文阁,一次拿出5000元,为村老干部活动中心买来桌椅板凳……全村6名像他们这样的青壮年和致富能人,通过民主投票表决,成为新党员。

     新生的力量,为这个小山村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做好队伍建设的同时,村容环境整治工作也正式开始。

    多年积存在道路两旁和村民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被清走了;全村划分成30个卫生责任区,安排专人负责;4个长期保洁员,每天负责主要道路的卫生清扫。数千米的3条旧街道进行重新改造和硬化,所有的路灯都进行了维修,高丽铺村的晚上,亮堂起来了。

  “修路安灯只是方便了村民,只有发展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老马说,求发展,就要打牢基础。可是,对于这个家底薄、基础差、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的山村来说,实在不容易。

    凭着老面子,老马跑市、县、乡,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当一个村干部,得学会厚脸皮。跟上级要支持,得拿出一股没脸劲儿。”马玉夫如是说。他的下一句话是:“反正也不是给自己办事,这样做不丢人。”原来,老马的精神支柱,在这里。

那年,一个跨乡大桥项目,就得200多万元资金。这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在县里基本上是不敢指望的。听说省老干部局在北戴河开会,老马立刻赶过去了。几年的风吹日晒,老马此时完完全全就是一副老农民模样。不管是执勤的警察,还是门口的保安,都把他看成是一个“上访嫌疑人”。直到他终于拨通省局一个老熟人的电话,人家亲自出门来接,他才得以进入省局驻地。省老干部局也是一个清水衙门,对于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谁也不好轻易表态。老马怎样磨破嘴皮,就不用细致描述了。反正,他终于用诚意打动了一位老领导,经过对方与省财政厅的协调沟通,200万元项目款终于得以解决,跨乡大桥顺利竣工。

就像这样,通过老马书记的积极争取,通往经济沟的路延长了3000米,桥梁架起了3座,乡亲们的机动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果园。护村、护田、护路的大坝,修了2000米。投资300万元的板栗灌溉工程,夯实了全村板栗发展的根基。

     板栗,是全村的主导产业,是乡亲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老马书记的带领下,如今,这个村的板栗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亩,板栗产量达到400多吨。村里成立了板栗合作社,建立了高标准板栗示范园,注册了“金鸡沟”板栗商标,获得了国家级出口认证,成为河北省名优产品、秦皇岛放心食品。立于村口的上书“京东板栗之乡”的大石碑,是河北省农业厅对高丽铺村最好的奖赏。


     四、农村干部啊,那得会“十指弹琴”

    有了钱,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跟着村庄道路先后亮起来的,

    是村里的小学和幼儿园。村里自筹5万元资金办起幼儿园,免去了家长往外村接送孩子的奔波之苦。村小学的桌椅、教学设备全部更新了,冬季供气取暖解决了,达到全镇小学一流标准。藏书3000余册的农家书屋建起来了,村民中心文化广场建起来了。

    的确,高丽铺村变漂亮了,漂亮起来的村容、村貌,让整个山村扬起一种文明向上的风尚。春节前夕,村里敲锣打鼓,扭着秧歌,为10户尊老敬老模范送去牌匾;春节期间,困难家庭和8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村委会和乡亲们的一份爱心;村里的家庭妇女,捡了2万块钱归还失主,大喇叭宣传广播着;考上大学的孩子,村里要召开助教兴村大会。

   “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些活动?因为毛主席早就说过,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农民。没有好人,你啥事最后也办不好办不了。”

     说出这样的感慨,老马书记是有缘由的。自由百姓自由百姓,个别人“自由”大劲儿了,正道懒得走,啥活儿都懒得干,吃喝嫖赌却是样样精通;眼睛专盯着村干部的一举一动,“没缝处也要下蛆”;不管是否符合条件,有福利政策就往前抓挠,不给他就给干部找麻烦。面对这样的奇葩人物,作为村干部,该怎么办?

   “光是正面引导,那是不够的。当村干部,得学会对付啥人用啥办法。”听马书记这样说,我一下子来了精神:“马书记,我也是农村出身。在我看来,对付那样的村民,我是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的。请你好好给我讲讲。”马玉夫同志略略沉吟一会儿,对我说:“这个还真不太好讲。总之吧,我常常跟身边同事说,当村干部,不能学木匠,啥事都死死板板横平竖直的;得学会做泥瓦匠,会抹平缝隙,弥合分歧。还有,对付有些滚刀肉,村干部也得会软硬兼施——至于具体咋做,那可就看人戴帽子啦!”我很想听听老马书记具体举例,老人家却嘴角微微一笑,收住了话头。


     俯身家乡的土地,栽下希望的种子。一个崭新的山村,用真实的数字佐证着老马的奉献:全镇24个村庄,曾经综合考评倒数第一,现在一跃成为“成绩突出领导班子”;村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5800元,升至2020年的10000多元。村里先后获得“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乡村森林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称号。

     马玉夫,作为全县396个行政村唯一的“局长书记”,回村任职后,经历三届换届选举,均以全票连选连任,直至因为年龄因素再次“退休”。几年间,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秦皇岛市最美老干部”。

    说他再次“退休”,其实仍然是不确切的。就在最近,肖营子镇恢复了老干部党支部组织,在镇里马印书记出面邀请下,马玉夫同志再次出山,担任了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甫一上任,他便如满血归来一般,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如若用这句诗来形容老马书记,很明显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一直就是那么激情满怀。用他自己经常说的那句话说:“人啊,活的就是一个精气神!”


(本文写作时,参考了县老干部局提供的《不负家乡父老的重托

——马玉夫同志事迹材料》和《咱村的书记回来了---记青龙满族自治县退休干部、肖营子镇高丽铺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夫》两篇文字,特作说明,并向作者及老干部局孙宝杰同志致谢!)